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披着“共享”外衣的健身房能保证自己“健康”吗?

商报实习记者 杨伊琳 摄

“共享健身舱”曾饱受争议 有业内人士称 “风投的香饽饽未必是风口”

去年7月,《扬子晚报》曾对共享健身舱进行了报道,其中涉及“涉嫌违建”、“舱内无急救按钮”、“清洁度不过关”等问题。去年10月,《北京日报》也曾报道如觅跑、抖吧等共享健身舱品牌存在着押金难退、开锁故障和操作不便等现象。

在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秘书长邹捷看来健身行业是有一定准入门槛的。“健身房的面积大小、通风不佳等都会给健身人群带来影响。此外,也有诸如违章等质疑产生,如果共享健身舱是放在公园的可能还会涉及公共用地占用等问题。”

浙江舒适堡健身美容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建明认为,共享健身舱是当前融资时代下的产物。“其实,做共享健身舱的一般多为互联网企业而非来自传统健身行业。他们更多的想用共享健身舱这种概念去提高企业估值,并非真正关注到某种健身需求。在我看来,风投的香饽饽也未必就是风口。不关注市场需求本身,更容易让概念成了赚快钱的工具。”他说。

菲力伟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斌坦言:“共享健身舱就是市场细分的一种体现,健身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就需要制造出更多选择给不同的消费者。之前的共享概念大热,共享健身舱自然也成为创业者追逐的香饽饽。”

杭州白马思妍丽健身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蕾则对共享健身舱持欢迎态度,“对于这类形式,我们不但不排斥,反而很欢迎。因为共享健身舱、社区健身房更有助于人们对于健身兴趣的培养,这也是一种创新。”

黄晓蕾对公园盒子显得信心满满,“公园盒子和市场上其他同类型品牌区别在于不少品牌做的是‘共享健身房’,初始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规模扩张慢。我们做的迷你健身舱的概念,能规避上述的经营风险。另外,我们的舱能容纳2-5人不等,带有一定社交属性。”她还表示:“将产品推到离用户足够近的地方,并设置用户陪伴和鼓励机制来增加用户黏性,打造用户行为共享和健身氛围共享。”

“3公里”成健身房转型关键词 不少传统健身房已经在“变”

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秘书长邹捷认为,健身房多元化的业态补充将是未来健身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健身房3公里客户圈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换句话说,就是健身房的经营半径大约在周边3公里以内,不同业态的补充将会越来越多。”

记者收集的200位受访者的数据也应证了邹捷的说法,选择离家或单位两公里以内健身的消费者达到了139人,占比69.5%。

菲力伟是从社区店起家的,目前,除了提供儿童训练以及营养餐之外,菲力伟也在着手准备100-200平方米的小型工作室,针对不同人群来做不同的规划。“市场依然很庞大,即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健身产业,店里的营业额依然在增长。我认为,多元化业态是根据各自的产品定位以及消费人群来设定的,比如社区店及类似于健身舱形式,针对的人群主要是一些没有时间健身、基础较差的人群。开进综合体、规模较大的健身房主要是给那些需要更专业化配置的健身人群。小的健身舱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器械,只是一些简易的工具拼凑而成,缺乏专业性与深度。”杨文斌说。

对于多元业态的尝试,舒适堡则是通过不同品牌去进行尝试。浙江舒适堡健身美容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建明介绍:“我们将舒适堡定位为开在商业综合体的精品健身房,而旗下品牌凌嘉健身则属于社区型健身房,新推出的易练是舒适堡的浓缩版,将会更多地选择创业园区、写字楼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传统健身房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开门,易练的半自助模式将运营时间提前,能满足有晨练需求的健身爱好者,易练也是公司以智能化半自助概念切入年轻市场的一次试水,想从细分领域挖掘健身市场的更多可能。”